合作院所登入

背景圖片
眼睛乾澀、刺痛、角膜破皮?一篇看懂四季變化的護眼關鍵
2025-07-07 | 川揚視康

台灣氣候變化明顯,春夏秋冬的氣候特性對眼睛健康,尤其是乾眼症的發生有著重要影響。乾眼症是一種因淚液分泌不足或蒸發過快,導致眼睛表面乾澀、刺痛、癢感甚至角膜破皮的常見眼科疾病。本文將依據台灣目前的氣候狀況,探討各季節乾眼症的成因與預防對策。


春季:過敏與乾燥交織,乾眼症加劇

春天氣候轉暖,空氣中花粉、灰塵等過敏原大量增加,加上日夜溫差大,容易使淚液蒸發加速,造成眼睛乾澀、眼睛痛、乾、癢等症狀加劇。此外,現代人長時間使用3C產品,眨眼頻率減少,也讓乾眼症狀更明顯。
預防小Tips:
(一)外出戴防風眼鏡,減少過敏原與灰塵直接接觸眼睛。
(二)回家後徹底清洗臉部與眼周,避免過敏原殘留。
(三)使用無防腐劑的人工淚液適時補充水分。
(四)採用20-20-20用眼法則,調整螢幕亮度,避免眼睛過度疲勞。
(五)補充富含Omega-3脂肪酸、維生素A與葉黃素的均衡飲食,有助改善淚液品質與眼睛保健。


夏季:高溫與紫外線挑戰眼睛健康

夏季台灣氣溫高,紫外線強烈,容易使眼睛表面水分蒸發加快,且戶外活動多,風沙、空調環境也會加重眼睛乾澀。長時間待在冷氣房,空氣乾燥更是誘發乾眼症的重要因素。
預防小Tips:
(一)戴太陽眼鏡防止紫外線傷害,減少眼睛表面刺激。
(二)在冷氣房使用加濕器,維持室內濕度在40%至60%。
(三)定時使用人工淚液補充眼睛水分,選擇單支裝無防腐劑產品,減少眼睛負擔。
(四)注意隱形眼鏡配戴時間與清潔,避免角膜破皮等併發症。


秋季:乾燥氣候加劇淚液蒸發

秋天氣溫逐漸下降,空氣濕度降低,腺體分泌減少,容易導致淚液不足與油脂層失衡,造成眼睛乾澀、紅癢,甚至角膜破皮的風險增加。此時許多民眾會誤以為是過敏,其實是乾眼症惡化的表現。
預防小Tips:
(一)持續補充維生素A、C、E、DHA、花青素及葉黃素等6大營養素,促進淚液分泌與眼睛保濕。
(二)使用溫敷眼罩促進淚腺分泌油脂,減少淚液蒸發。
(三)戴防風護目鏡,避免風吹與異物刺激眼睛。
(四)對嚴重乾眼症患者經醫師診斷,適度使用自體血清點眼液,有修復角膜上皮的效果,且不含防腐劑,安全性高。
(五)避免過度使用含血管收縮劑的眼藥水,以免延誤治療。


冬季:寒冷乾燥,乾眼症高峰期

冬季台灣氣候乾冷,空氣濕度低,加上暖氣使用頻繁,室內環境乾燥,導致淚液過度蒸發,是乾眼症的高發季節。騎機車迎風更易使眼睛乾澀、灼熱,嚴重時甚至會引發角膜破皮或反覆性角膜糜爛,造成眼睛痛、紅、畏光等不適。
預防小Tips:
(一)避免長時間暴露於冷風與暖氣直吹環境。
(二)規律熱敷眼部,促進眼瞼油脂分泌,維持淚膜穩定。
(三)控制隱形眼鏡配戴時間,避免長時間戴用造成角膜缺氧與破皮。
(四)嚴重乾眼患者可考慮自體血清點眼液治療,促進角膜修復並降低眼表不適症狀。

透過科學與生活習慣結合,每一季都能有效預防眼睛乾澀與相關併發症。記住,從日常做起,不只防止「眼睛痛、乾、癢」,更能守護視力,避免惡化成角膜受損或眼表疾病。

返回文章列表
refrear pet 前往合作院所